(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中国鲁绣的第四代传承人史荣秀。
鲁绣,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属中国“八大名绣”。
阳信县自古丝织业发达,以鲁绣为代表的刺绣文化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史书记载:鲁绣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兴起,史称“齐纨”或是“鲁缟”,至秦而盛,至汉普及。汉初的“信绸”即阳信绵绸,因阳信而得名。乾隆二十四年及民国十五年《阳信县志》中对“信绸”都有记载。当时,鲁绣作为阳信特产,除在本地销售外,大批由河西走廊西运出境,阳信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
在阳信民间,绣花作为妇女必学的“功夫”,被称为“女红”。每家每户都有一种叫作“撑子”的绣花架子,通过这种特殊的工具代代相传,鲁绣工艺也随之发扬光大,经久不衰。女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撑子”上飞针走线,用不同的技法在衣裙、手怕、被褥、肚兜、嫁衣等各种布料上绣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丰富多彩、栩栩如生,是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现了妇女的心灵手巧。
阳信鲁绣绣工平整亮丽、虚实结合、凹凸有致、水路清晰,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加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针法极其丰富。绣女们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融入一针一线的绣品中。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传统鲁绣的布料和技法都有所变化和发展,但不变的是“女红”们对鲁绣的热爱。她们把人间的美景、天上的彩虹,皆绣进了手中,无论春花秋月,还是夏雨冬雪;无论林中自由自在的鸟,还是池中无忧无虑的鱼,只要蓬勃如朝日,只要灿烂似晚霞,她们都可以将它绣出来。
据介绍,鲁绣根植于阳信民间,经代代传承沿传至今。20世纪七八十年代,阳信县水落坡兴起收购古家具之风,鲁绣也作为一个新的门类成为人们的收藏佳品。对此,阳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因势利导,决定继承发展壮大鲁绣文化产业。近年来,为使鲁绣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阳信县鼓励、壮大鲁绣产业创新、发展,通过校企、院企等形式合作,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带有时代气息的鲁绣产品不断被研发出来。
2019年,阳信县被授予“中国鲁绣之乡”称号。阳信荣秀绣品有限公司作为阳信县鲁北地区最大的专业工艺刺绣品生产企业、山东鲁绣刺绣行业领军企业、最大的生产鲁绣的厂家,其董事长史荣秀是中国鲁绣的第四代传承人。据了解,史荣秀生于齐鲁大地史氏家族,受到浓郁的家族传统文化熏陶,她靠天赋与悟性从上辈人手中接过绣花针。多年的实践,史荣秀深谙融合物理、画理、绣理之法,她绣制的每件作品,无不惟妙惟肖,绣品上的一物一事、一针一法,无不传递着画理绣理的真髓。在她的展厅内,不同时期的鲁绣作品,均洋溢着爱的力量和对生命的热情。
“阳信鲁绣承载着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作为一名鲁绣手艺人,传承弘扬民间优秀艺术,把毕生精力献给手中的针,是我的理想信念。”史荣秀如是说。责任编辑:闫晓亮